聯系人:陳女士
電話:13855312608
地址:合肥市長豐縣雙墩鎮北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重點支持既促消費惠民生又調結構增后勁的“兩新一重”建設(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作為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的新基建由此成為各界關注焦點,5月以來寧波、上海、福州、北京、重慶等城市相繼出臺地方版新基建三年行動計劃,廣州已發布相關征求意見稿,昆明、三亞、成都則出臺了新基建方面的實施方案或專項規劃。
針對上述地方政府的各種動作,多位業內人士對中國建設報記者表示,發展新基建不僅有利于當前推動經濟發展,而且也將為我國數字化轉型打下良好基礎。各地的政策在新基建基本內涵等方面基本一致,在具體應用上又具有一定地方特色。同時,業內人士建議,發展新基建不能“一窩蜂”,要根據地方實際、循序漸進,同時要做好引導,打造開放、公平、包容的新基建投融資體制機制以吸引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
地方版新基建行動方案密集出臺
今年年初,不少地方出臺了今年重大建設項目任務清單,里面已經包含了一些新基建項目;全國兩會前后,多地又密集出臺行動方案。其中,上海市方案明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新基建”四大重點領域——以新一代網絡基礎設施為主的“新網絡”建設、以創新基礎設施為主的“新設施”建設、以人工智能等一體化融合基礎設施為主的“新平臺”建設、以智能化終端基礎設施為主的“新終端”建設。廣州市征求意見稿則提出要重點聚焦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等4大領域,并明確了38項重點工作。北京市方案則重點圍繞新型網絡基礎設施、數據智能基礎設施、生態系統基礎設施、科創平臺基礎設施、智慧應用基礎設施和可信安全基礎設施6大方向,同時提出了30項重點任務。
財政部專家庫專家唐川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地方政府以消費和有效投資帶動各行業均衡發展、全面升級已成必然選擇,產業配套和基礎設施都面臨向高水準服務模式轉型的整體訴求?!霸诖诉^程中,新基建是促成服務轉型乃至經濟動能轉換的關鍵要素,各地搶先在新基建上發力,有助于形成地方的發展優勢?!?/span>
“多地大力發展新基建主要有兩大背景,一是當前全球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為嚴重,發展新基建可以拉動投資、帶動消費;二是發展新基建不僅功在當代,更多是面向未來,可以為我國將來的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奠定良好基礎?!敝袊嗣翊髮W高禮研究院助理教授王鵬對中國建設報記者表示。
比較分析不同地區新基建方案后,王鵬認為,各地方案在新基建基本技術、內涵和應用等方面內容基本一致,但對于具體技術和應用領域有著各自特色,體現了地方政策的靈活性?!氨本┓桨缸⒅卣辗掌脚_建設,還重點提到新基建要跟北京‘科技創新中心’定位相融合;上海方案注重與地方特色產業相融合,另外突出‘城市大腦’的建設,助力未來城市精細化管理。此外,很多地方方案都給出了應用場景,比如新基建如何與交通、社區管理等具體業務相結合?!?/span>
切忌盲目“搶跑”新基建
對于近段時間多地相繼出臺新基建三年行動方案,以爭奪新基建賽道,同濟大學國家創新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石建勛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一個積極信號,說明地方政府對這個領域的重視?!暗鞯匕l展新基建時也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問題,一是不能‘一窩蜂’,互相攀比投資規模,盲目上項目,造成一些不必要或不成熟的投資;二要循序漸進,根據地方政府的財力量力而行;三要和城市的具體發展情況相結合,每個城市對新基建的需求和應用并不都相同;四要立足本土,加強科技創新,發展新基建需要一些不被外國卡脖子的核心技術作支撐?!?/span>
唐川則認為,各地大力發展新基建過程中不能只建設“看得見”的部分而忽視“看不見”的部分?!靶禄ú粏问怯布A設施,整個體系的順利運作還需相應管理系統的升級、網絡安全系統的強化以及體系內智能硬件設備、機器人設備的優化,這些模塊的完善是新基建整體建設的重點?!?/span>
多地同時發力新基建還可能帶來投資、建設與市場需求不匹配的問題。以當前備受關注的數據中心建設為例,中國IDC圈市場顧問郁向飛向中國建設報記者分析表示,雖然從未來5~10年來看,隨著5G市場大范圍應用,數據中心用戶會有很大增長,但短期內其市場規模還是有限。當前不少鋼鐵、房地產、電力企業將投資數據中心作為下一個風口,短期內確實促進了行業的快速發展,但也需要及時關注市場的飽和程度。
需引導社會資本有序參與
針對包括新基建在內的“兩新一重”,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出,要健全市場化投融資機制,支持民營企業平等參與。新基建不僅市場廣闊且投資規模也很大,因此發展新基建不是政府唱“獨角戲”,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資本的共同參與。
從地方政策來看,北京提出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發揮社會投資主體作用;上海提出“政企協同”原則,通過貼息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重慶則提出在城市智能中樞、傳統基礎設施改造升級等領域適度放寬市場準入,探索新基建的盈利模式。
“政府投資僅僅起到帶動作用,新基建主要靠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總的來說應該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民間參與?!笔▌渍J為,政府可以設置一些引導基金、配套基金或天使投資,但大規模的投資主要還得靠社會資本。因此,政府需要降低投資門檻,打造開放、公平、包容的新基建投融資體制機制。
不同于傳統基建,新基建的軟件系統、硬件設備需要更高頻次的迭代。唐川認為,出臺相應金融扶持措施,解決企業在資金方面的后顧之憂利于新基建項目的長遠、健康發展。在具體方法上,除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地方產業基金對參與新基建的企業提供更為全面的資金配套外,還可以在專項債、ABS(資產證券化)、REITs(房地產信托投資基金)等工具的使用中給予一定政策傾斜。
在王鵬看來,社會資本參與新基建的形式很多,比如投資、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特定領域特許經營權,另外運營、運維方面也可讓社會資本參與?!耙氪龠M新基建項目持續健康發展,長期來看,可以設立專門針對某一類、某一地區或某一大型項目的產業基金。同時,社會資本的參與也需要注意幾個問題:一是資質問題,有些新基建項目可能涉及國家安全或公共隱私,這就需要制定完善相關的規則或制度;二是金融風險問題,新基建項目可能存在周期長、投資大等特征,所以也需要防范系統性金融風險?!?/span>